【本地遊】初秋1小時連走何文田四山 俯瞰指點九龍開埠歷史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1/11/08 17:19

最後更新: 2021/11/08 17:19

分享:

分享:

初秋遊走何文田四山,即十二號山、老龍坑山、採石山和紅燈山,獲益良多。

時值初秋,最宜在港短線出遊。社區組織「躍變龍城」之前正有個「九龍開埠時——指點四山導賞團」,從何文田區的十二號山、老龍坑山、採石山和紅燈山,居高俯瞰紅磡至土瓜灣間滄海桑田的變化發展,途中輕鬆遊走各配水庫遊樂場,既聽歷史亦可飽覽美景,感覺一流。

社區組織「躍變龍城」的「九龍開埠時——指點四山導賞團」,由何文田乘升降電梯到忠孝街,就可開始起步點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疫情下留港活動,周末發掘香港歷史成為不少人的樂趣。在何文田站後有所謂的「四山」,即十二號山、老龍坑山、採石山和紅燈山,行勻全程不過約1小時的腳程。它們不只是街坊的後花園,背後亦有豐富的歷史文化。

導遊吳力波為非牟利組織海濱文化導賞會的前主席,在紅磡和土瓜灣一帶居住數十年,對此區歷史知之甚詳,由他帶路講解最是合適。

導遊吳力波是在紅磡和土瓜灣一帶居住數十年,對這區歷史瞭如指掌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黃埔船塢+九廣鐵路  紅磡大翻身 

我們從何文田站集合出發,乘升降機就直達忠孝街,亦即是前十二號山的位置,當時殖民地地政測量官員需要測繪新領地之地圖,一些山嶺地用了數字作命名,因此得名,在此可下臨理工創意大樓及漆咸道的景緻。細說從頭,吳力波說可從這裏講九龍的開埠史,

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,英國在北京條約下拿了九龍半島,但以界限街以南為界。英軍本欲直接管轄九龍半島,但英國殖民地政府則想在紅磡一帶發展工商業,因為有稅收嘛,結果英軍就駐紮在槍會山軍營。

當中的重要設施,就是黃埔船塢。它於1868年建成,不少貨船炮艇都在此建造。

當時尖沙咀已有住宅和商業建設,也有非英籍的歐洲人如葡萄牙裔、印度兵居住。在現在理大Z座那裏,原先是一所屠房,到1906年要起九廣鐵路時才搬去牛頭角。

吳力波記得,60年代從忠孝街下望,是九廣鐵路的棧車修配廠, 「見過火車運送大型機器至此,再以貨車送至黃埔船塢。我們細個見火車經過好開心,因可以將汽水蓋放在鐵軌上,列車輾平後可做玩具。但維修中心當時燒很多煤灰,煤塵周圍飛。 」

九廣鐵路在上世紀可說是香港及廣州間貿易的連繫,也是經濟動脈,再配合黃埔船塢及其後的中電發電機廠,紅磡的發展已極見規模。 

吳力波還提到50年代未建理工大學前,這裏曾經有個「永別亭」的殯儀廳和殮房。「那時儀式舉行後,火車還有白色專卡運送靈柩至和合石安葬,我們稱之為『灰斗』。後來新時代來臨才不彈此調,但我認為紅磡區有幾座殯儀館,都是與此淵源有關的。」吳力波說。

  • 60年代九廣鐵路車修配廠與今日的對照圖,一列列車廂已成歷史。(被訪者提供相片)
  • 未建理工大學前,這裏曾經有個永別亭的殯儀廳和殮房,「那時火車還有專卡運送棺木至和合石安葬,我們稱之為『灰斗』。」吳力波說。(被訪者提供相片)
  • 橫跨何文田東配水庫與常樂街遊樂場的斜拉橋,在黃昏下別具美態。(攝影︰馮柏偉)
  • 前方為何文田站上蓋,吳力波說1962年這區建山谷道村時,發現過一個類似今天主教山儲水庫的「地下宮殿」,可惜當時已經拆掉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綠油油  配水庫遊樂場

說著說著,我們已上了京士柏上配水庫遊樂場,一片綠草極為怡神,另外還可看到愛民?的佈局。接著就前往老龍坑山︰老龍坑是昔日漆咸道北、曲街、溫斯勞街一帶位置,是一個小小的谷地, 「以前這裏有紅磡村、老龍坑村等,50年代瑪利諾女修會還興建了一批平房區,以石屋建成,讓居民入住。」吳力波說。

在採石山下望可見到高山劇場(前方位置),場內仍遺有採礦的痕跡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經過何文田配水庫,旁邊就是綠色鐵欄,山徑旁是一條較窄的樓梯往上,必須小心上行,沿路還可望到九龍東,觀塘、九龍灣以至郵輪碼頭等景緻,上到最頂就是採石山山頂,為一個草地球場,同時也是何文田高地水庫。

採石山的路徑頗窄,遊人要小心前往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顧名思義,採石山當年是石礦場,現今高山劇場附近仍遺有採礦的痕跡。「出產的是麻石,再將裝船到黃埔船塢出口外銷,連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都用這些麻石,所以有條街做石塘街 。」

戰後土瓜灣  輕工業發展

這裏還有一個小小的瞭望台,可俯瞰土瓜灣一帶的市景,

二戰後尖沙咀紅磡一帶,發展至後期已有基建和交通設施。土瓜灣正好發展輕工業,有不同的工業大廈和紡織廠,既有五羊牌電芯、金錢牌水壺等品牌,亦有南洋紗廠、偉倫紗廠等建設。50年代九龍城有13個鄉、數十條村,正好提供勞動力,那邊中環和尖沙咀則是金融商業的基礎,成就了香港經濟的飛躍。

京士柏上配水庫是個小小的綠化帶和籃球場,早上有不少人來晨運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紅燈山因在舊啟德年代,因山上設燈塔而閃紅光而得名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最後一個則是紅燈山,有說它是採石山的一部份。在舊啟德機場年代,紅燈山上設燈塔,晚上閃紅色光,因而得名。「20世紀初,何啟爵士和區德合資經營『啟德營業有限公司』,在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。1914年4月獲得政府批准作填海地工程,原計劃發展成花園城市住宅區,即是「啟德濱」,但後來改變主意開辦飛行學校,漸漸銳變興建跑道及停泊飛機,成為後來的啟德機場。」

記者︰馮柏偉